English

庸常之辈与人人之间

1998-07-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如果说王安忆早期的小说创作是因为塑造了“雯雯”系列里的带有知青经验的少女形象而获得了文坛的认可地位,那么,也可以说这种批评的接受仍带着那个时代的话语塑造特征。幸而她始终保持了对具体生活的激情,保持了对新现象的宽容心,这可能使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创作逐渐成熟和丰厚的作品。

从人物形象的创造方面看,王安忆的这份激情与宽容表现为她对庸常人生的理解和描摹。她的较早时期的作品《小院琐记》(发表于1980年),就是这种写作态度的开始。王安忆对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和庸碌的人生,持一种接纳的和认可的态度。也许因为现实社会生活就是由这许多平常构成的,这也才造成了少数的、具备超越庸常的人生理想的个人,在与环境的冲突中陷入他/她们自己的必然命运中。同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形象,也有助于体现小说艺术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广度。

《庸常之辈》是一篇从人生价值观方面,对平凡而又认认真真的“庸常之辈”肯定。它仿佛预示着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一种总体倾向,通过选取普通的人生作为写作对象,或不从人物社会身份的立场上判断其精神高下,而以尽量客观的眼光辨识其精神位置,以此观照笔下的人物,使王安忆的写作偏移了那种以某一观念来规范作品社会意义的写作。王安忆的写作常常被批评为非“纯文学”或通俗化倾向,与这些批评仅仅以小说人物对象的社会意义层次的价值判断的观念相关。所以说,王安忆小说中的庸常人生不应该被指认为无价值的或无大的社会意义的人生。王安忆作品里展现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群,不是从价值立场上可以简单直接地称为“好”或“坏”的一群,或者说,“庸常之辈”本身并不是价值等级构成中的低等的一群。

王安忆小说中群体形象的塑造必定存在一个问题,它要求小说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得满足场景的铺展或人物出场的更替。王安忆在以上列举的作品中,基本上实现了这种要求。而另一种体现王安忆塑造群体场景中人物的方式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探索。“人人之间”曾是她的一篇小说的题目,可见她对于发生在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影响着的一切是着迷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交往共同构成了王安忆很多作品中的人与人的微妙复杂的关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